话说齐桓公违背了管仲的遗言,重新任用竖刁、雍巫(易牙)、开方三人。鲍叔牙劝谏,齐桓公却不听,鲍叔牙因此气愤郁闷,发病去世。这三人没了顾忌,愈发肆无忌惮,他们看齐桓公年老体衰、没了作为,便开始专权行事。顺从他们的人,即便没高贵身份,也能变得富有;违抗他们的人,就算不死,也会被驱逐。这话暂且先放下不提。
当时,郑国有位名医,姓秦名缓,字越人,住在齐国的卢村,所以人们称他为卢医。秦缓年轻时开了一家客舍,长桑君前来投宿。秦缓看出他不是一般人,便优厚地招待他,也不向他索要房钱。长桑君很感激,就传授给他神奇的药物,让他用未落地的雨水送服。服下之后,秦缓的眼睛如同镜子一般,在黑暗中能看见鬼物,哪怕人在隔墙,他也能看见。凭借这个本领,他诊断人的病症时,对方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,只不过对外以诊脉作为名义罢了。古时候有个叫扁鹊的人,与轩辕黄帝处于同一时代,医术精湛。人们见卢医手段高超,就把他比作古人,也称呼他为扁鹊。前些年,扁鹊曾游历到虢国,恰好碰上虢国太子突然昏厥去世。扁鹊路过虢国宫廷,自称能治好太子。内侍说:“太子已经死了,怎么可能复活?” 扁鹊说:“让我试试。” 内侍将此事报告给虢公,虢公泪流满面,邀请扁鹊进去查看。扁鹊让他的弟子阳厉,用砭石针进行治疗。不一会儿,太子苏醒过来,扁鹊又让他服下汤药,过了二十天,太子就恢复如初了。世人都称赞扁鹊有起死回生的医术。扁鹊周游天下,救治了无数的人。
有一天,扁鹊来到临淄,拜见齐桓公,上奏说:“国君您有病,病在皮肤表层,如果不治疗,病情将会加重。” 桓公说:“我没病。” 扁鹊便退下了。过了五天,扁鹊再次拜见桓公,上奏说:“国君的病已经到了血脉,如果不治疗,可不行。” 桓公没有回应。又过了五天,扁鹊又来拜见,上奏说:“国君的病已经进入肠胃了,必须赶紧治疗!” 桓公还是没有回应。扁鹊退下后,桓公感叹道:“这些医生太喜欢显摆自己的功劳了!我没病,却硬要说我有病。” 过了五天,扁鹊又求见桓公,远远望见桓公的气色,转身就跑。桓公派人询问原因。扁鹊说:“国君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!病在皮肤表层,用热敷就可以治疗;病在血脉,用针砭之术可以治疗;病在肠胃,用药酒可以治疗。如今病在骨髓,就算掌管生死的司命之神也无可奈何!我因此不再多说,直接退下了。” 又过了五天,桓公果然生病了,派人去召扁鹊。扁鹊客舍的人说:“秦先生五天前就收拾行李离开了。” 桓公懊悔不已。
桓公原本有三位夫人,分别是王姬、徐姬、蔡姬,但她们都没有儿子。王姬和徐姬相继去世,蔡姬被送回蔡国。此外,还有六位如夫人,因为她们深得桓公宠爱,享受的礼数与夫人没有差别,所以被称为如夫人。这六位如夫人各生了一个儿子。第一位长卫姬,生了公子无亏;第二位少卫姬,生了公子元;第三位郑姬,生了公子昭;第四位葛嬴,生了公子潘;第五位密姬,生了公子商人;第六位宋华子,生了公子雍。其他妾室中,有儿子的还有很多,不在这六位如夫人之列。在这六位如夫人中,长卫姬侍奉桓公的时间最久。在六位公子中,公子无亏的年纪最大。桓公的宠臣雍巫和竖刁,都与长卫姬关系很好,于是雍巫和竖刁请求桓公,立公子无亏为继承人。后来,桓公又喜爱公子昭的贤能,便与管仲商议,在葵邱会盟时,嘱托宋襄公,将公子昭立为太子。卫公子开方,唯独与公子潘交好,也为公子潘谋划继承君位的事情。公子商人生性喜欢施舍,很得民心,因为母亲密姬受宠,不免有觊觎君位的想法。其中只有公子雍出身低微,安分守己。其他五位公子,各自培植党羽,互相猜忌,就像五只大虫,各自藏着牙爪,专等人来厮杀。
桓公虽然是一代英主,但俗话说 “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”。他做了多年的霸主,志得意满,而且是个沉溺于酒色的人,并非清心寡欲之辈。到了如今年老体衰的时候,志气自然变得昏庸懒惰。况且又有小人掌权,蒙蔽他的耳目,他只知道享受快乐,听不到忠言,只听得到阿谀奉承的话。那五位公子,各自让自己的母亲请求立自己为太子,桓公也只是一味含糊地答应,完全没有做出明确的决断。这正所谓 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。
忽然,桓公生病了,卧在寝室之中。雍巫见扁鹊不辞而别,料想桓公的病难以治愈了。于是他与竖刁商议出一条计策,在宫门口挂起牌子,假传桓公的话。牌子上写道:“寡人患有怔忡之疾,厌恶听到人声,不论群臣还是子孙,一概不许入宫。让寺貂(竖刁)严守宫门,雍巫率领宫中卫士巡逻。所有国家政事,都等寡人病好之后再上奏。”
雍巫和竖刁二人,假写牌子,把持住宫门。只把公子无亏留在长卫姬宫中,其他公子前来问安,都不许入宫相见。过了三天,桓公还没死,雍巫和竖刁将他身边的侍卫人员,不论男女,全部赶走,把宫门堵得严严实实。又在寝室周围,筑起三丈高的高墙,内外隔绝,连风都透不进去。只在墙下留了一个洞,像狗洞一样,早晚让小内侍钻进去,打探桓公的生死消息。同时,他们整顿宫中卫士,以防备各位公子生变。这些暂且按下不表。
再说桓公趴在床上,起不了身,呼唤身边的人,却没有一个人回应,只能睁着两眼,呆呆地看着。忽然听到 “扑蹋” 一声,好像有人从上面掉下来,不一会儿,那人推开窗户进来了。桓公睁眼一看,原来是贱妾晏蛾儿。桓公说:“我肚子饿了,正想吃点粥,你去给我拿点来!” 蛾儿回答说:“没地方找粥。” 桓公说:“有热水也行,能解解渴。” 蛾儿回答说:“热水也没有。” 桓公问:“为什么?” 蛾儿回答说:“易牙和竖刁作乱,守住宫门,筑起三丈高的墙,隔绝内外,不许人通行,饮食从哪里来呢?” 桓公问:“你怎么能到这里来?” 蛾儿回答说:“我曾承蒙主公一次宠幸,所以不顾性命,翻墙过来,想看着您去世。” 桓公问:“太子昭在哪里?” 蛾儿回答说:“被他们两人阻挡在外面,进不了宫。” 桓公叹息道:“仲父(管仲)难道不是圣人吗?圣人的见识,怎么能不长远呢!我糊涂啊,才会有今天的下场。” 于是奋力高呼:“天啊,天啊!小白(桓公名小白)竟然要这样死去吗?” 连叫了几声,吐了几口血,对蛾儿说:“我有六个宠妾,十几个儿子,却没有一个人在我身边。只有你一个人来为我送终,我真惭愧平日没有好好待你。” 蛾儿回答说:“主公请保重自己,万一不幸,我情愿以死为您送终!” 桓公叹息道:“我死了如果没有知觉也就罢了,如果有知觉,我有什么脸面到地下见仲父呢?” 于是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脸,连叹几声后,气绝身亡。
算起来,桓公在周庄王十二年的夏五月即位,死于周襄王九年的冬十月,在位共四十三年,享年七十三岁。潜渊先生有诗专门称赞桓公的功绩:“姬辙东迁纲纪亡,首倡列国共尊王。南征僭楚包茅贡,北启顽戎朔漠疆。立卫存邢仁德着,定储明禁义声扬。正而不谲《春秋》许,五伯之中业最强。” 髯仙也有一首绝句,感叹桓公一生英雄,到头来却没有好的结局,诗中写道:“四十余年号方伯,南摧西抑雄无敌。一朝疾卧牙刁狂,仲父原来死不得!”
晏蛾儿见桓公去世,痛哭了一场。她想呼喊外面的人,无奈墙太高,声音传不出去;想翻墙出去,无奈墙内没有可以垫脚的东西。左思右想,她叹口气说:“我曾说过‘以死送君’。至于殡殓的事情,不是我一个妇人能知晓的!” 于是她脱下衣服,盖在桓公的尸体上,又用两扇窗户盖住尸体,权当作是简单的掩盖。她对着床下叩头说:“国君的魂魄暂且不要走远,等我来陪您!” 说完,就用头撞柱子,脑浆迸裂而死。这妇人真是贤良啊!
当天夜里,小内侍从墙洞钻进去,看见寝室堂柱下,血泊中躺着一个尸体,吓得急忙跑出来,报告给雍巫和竖刁二人说:“主公撞柱子自尽了!” 雍巫和竖刁二人不信,让内侍们挖开墙垣,他们亲自进去查看,见是一个妇人的尸体,十分惊讶。内侍中有认识的,指着说:“这是晏蛾儿。” 再看床上,两扇窗户掩盖着一动不动、毫无知觉的齐桓公。呜呼哀哉,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断气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