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庄公收到世子忽的告急文书后,立刻传令班师回朝。夷仲年、公子翚等人亲自来到老营,面见郑庄公,疑惑地问道:“小将们正乘胜想要继续进军,却突然听闻班师的命令,这是为何呢?” 郑庄公为人奸雄且足智多谋,他隐瞒了宋、卫两国偷袭郑国之事,只是说道:“我奉命讨伐宋国,如今仰仗贵国的兵威,割取了两座城邑,这已经足以抵得上对宋国的惩罚了。宋公身为上爵,周王室向来对他尊崇礼遇,我怎敢有过多的要求呢?所夺取的郜、防两座城邑,齐国和鲁国各得其一,我丝毫不敢私吞。” 夷仲年推辞道:“贵国以王命征召我们出兵,敝国踊跃响应,竭尽全力,这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,本就是理所应当,绝对不敢接受城邑。” 双方谦让了许久。郑庄公见状,又说:“既然公子不肯接受土地,那这两座城邑就都奉送给鲁侯,以此酬谢公子在老挑立下的首功。” 公子翚毫不推辞,拱手称谢。之后,郑庄公另派将领,分别领兵镇守郜、防二邑,暂且不表。
郑庄公大肆犒赏三军,在临别之际,与夷仲年、公子翚杀牲盟誓:“三国若有患难,应当相互体恤。日后若有战事,各自出兵车相助。如有违背此誓言,必遭神明严惩!”
单说夷仲年回到齐国,拜见齐僖公,详细讲述了夺取防城的事情。僖公说:“我们在石门结盟,约定‘有事相互协助’,如今虽然夺取了城邑,但按理应当归属于郑国。” 夷仲年回答:“郑伯不肯接受,都归鲁侯了。” 僖公认为郑伯极为公正,对此称赞不已。
再说郑庄公班师途中,又接到一封本国送来的文书,上面称:“宋、卫两国已经移兵攻打戴国了。” 郑庄公笑着说:“我就知道这两国成不了什么大事!然而孔父嘉不懂用兵之道,哪有自救之时还迁怒于他人的道理?我要用计夺取戴国。” 于是,他传令四位将领,将军队分为四队,分别授予他们计谋,让士兵们口中衔枚,军中停止击鼓,悄悄地向戴国进发。
宋、卫两国合兵攻打戴国,又请来蔡国出兵助战,满心期待着一鼓作气拿下戴国。忽然有军报传来:“郑国派遣上将公子吕领兵救援戴国,在离城五十里处安营扎寨。” 右宰丑不屑地说:“这不过是石厚手下的败将,根本不堪一击,有什么好怕的!” 没过多久,又有军报传来:“戴国国君得知郑兵来救,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进城了。” 孔父嘉焦急地说:“这座城原本唾手可得,没想到郑国军队来帮忙,又要耗费不少时日了。这可如何是好?” 右宰丑提议:“戴国既然有了帮手,必然会合兵出战。你我一同登上壁垒,观察城中动静,做好充分准备。”
两位将领刚刚登上壁垒,正在指手画脚地观察时,忽然听到连珠炮响,城上遍插郑国的旗号,公子吕全身披挂,倚靠在城楼外槛,高声喊道:“多亏三位将军的助力,我家主公已经占领戴城,在此多多致谢!” 原来,这是郑庄公设下的计谋,假称公子吕领兵救戴,实际上郑庄公亲自就在兵车之中。他就是要哄骗戴国打开城门,进而将戴国国君逐出,兼并戴国的军队。城中军民连日作战,疲惫不堪,又素来听闻郑庄公的威名,谁敢抵抗?这座传承了几百代的城池,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郑国手中。戴国国君带着宫眷,投奔西秦去了。
孔父嘉见郑庄公白白占据了戴城,心中怒火中烧,将头盔扔到地上,愤怒地说:“我今日与郑国誓不两立!” 右宰丑忧心忡忡地说:“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最擅长用兵,肯定还有后续手段。倘若他内外夹攻,我们就危险了!” 孔父嘉不以为然:“右宰你这话,也太怯懦了!”
正在这时,忽然有军报传来:“城中派人送来战书。” 孔父嘉当即批示,约定明日决战。他一面与卫、蔡两国约定,将三路军马一齐退后二十里,以防冲突。孔父嘉率领中军,蔡国和卫国分别在左右扎营,三座营寨相隔不过三里。刚刚扎好营寨,众人还未喘过气来,忽然听到寨后一声炮响,火光冲天,车声震耳欲聋。谍报人员来报:“郑兵到了。” 孔父嘉大怒,手持方天画戟,登车迎敌。然而,只见车声瞬间停止,火光也全部熄灭了。他刚想回营,左边又响起炮声,火光熊熊。孔父嘉出营查看,左边火光熄灭后,右边又炮声连连,一片火光隐隐约约出现在树林之外。孔父嘉判断道:“这是老奸巨猾的郑庄公使用的疑军之计。” 于是传令:“擅自行动者,斩!”
没过多久,左边火光再次燃起,喊杀声震天,忽然有军报传来:“左营蔡军被劫。” 孔父嘉说:“我亲自前去救援。” 刚出营门,只见右边火光又起,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军队来了。孔父嘉喝令车夫:“只管向左推车。” 车夫慌乱之中,反而推到了右边。正好遇到一队兵车,双方相互厮杀起来。大约过了一更天,才发现原来是卫国的军队。彼此说明情况后,合兵一处,一同前往中营。可此时中营已经被高渠弥占据了。他们急忙掉转车头,右边有颍考叔,左边有公孙阏,两路郑军杀到。公孙阏迎战右宰丑,颍考叔迎战孔父嘉,分成两队展开厮杀。
东方渐渐破晓,孔父嘉无心恋战,夺路而逃。又遭遇高渠弥,双方再次激战一番。孔父嘉无奈,只得弃了乘车,跟随他的人只剩下二十多个,最后徒步逃脱。右宰丑则在混战中阵亡。宋、卫、蔡三国的兵车和士兵,全部被郑国俘获。之前三国掳掠的郑国郊外的人畜和辎重,也再次回到了郑国手中。(这都是郑庄公的妙计啊。)史官有诗赞曰:“主客雌雄尚未分,庄公智计妙如神。分明鹬蚌相持势,得利还归结网人。”
郑庄公夺取戴城,又兼并了三国的军队,大军凯旋而归,满载着战利品。郑庄公大排筵席,款待一同出征的将领们。将领们轮番举杯,为庄公祝寿。庄公脸上露出得意之色,举起酒杯,将酒洒在地上,说道:“我凭借天地祖宗的庇佑,以及诸位爱卿的力量,作战必定胜利,威名远扬,超过了上公,与古代的方伯相比又如何呢?” 群臣纷纷高呼千岁。只有颍考叔沉默不语。郑庄公目光炯炯地看着他。颍考叔上奏说:“主公的话有误!所谓方伯,是接受王命成为一方诸侯之长,有权专行征伐之事;命令一出,无人不执行,一呼百应。如今主公假托王命,声讨宋国之罪,周天子实际上并不知晓此事。况且传檄文征召各国军队,蔡国和卫国反而帮助宋国侵犯郑国,郕国和许国这样的小国,竟然公然不来。方伯的威严,难道就是这样的吗?” 郑庄公笑着说:“爱卿说得对。蔡国和卫国全军覆没,已经受到了小小的惩罚。如今我想要问罪郕国和许国,应该先攻打哪一个国家呢?” 颍考叔回答:“郕国与齐国相邻,许国与郑国相邻。主公既然想要以违抗王命的罪名攻打他们,就应该明确宣告他们的罪行,派遣一员将领协助齐国攻打郕国,再请齐国军队一同来攻打许国。夺取郕国后就归齐国所有,夺取许国后就归郑国所有,这样才不失两国共同作战的情谊。等事情结束后,向周天子献上捷报,也可以蒙蔽四方的耳目。” 郑庄公称赞道:“好!就按照这个顺序依次行事。”
于是,郑庄公先派遣使者将问罪郕国和许国的事情告知齐侯。齐侯欣然应允。齐侯派遣夷仲年率兵攻打郕国,郑国派遣大将公子吕率兵协助,大军直逼郕国都城。郕国人大为惊恐,向齐国求和,齐侯接受了。随后,齐侯派遣使者跟随公子吕来到郑国,询问攻打许国的日期。郑庄公约齐侯在时来这个地方会面,转而请求齐侯去邀请鲁侯一同参与此事。这一年是周桓王八年的春天。公子吕在途中生病,回到郑国后不久便去世了。郑庄公悲痛万分,哭着说:“子封去世,我就像失去了右臂啊!” 于是,郑庄公优厚地抚恤公子吕的家人,录用他的弟弟公子元为大夫。当时正卿的职位空缺,郑庄公原本想用高渠弥。世子忽秘密劝谏道:“渠弥贪婪且凶狠,并非正直之人,不可委以重任。” 郑庄公点头表示赞同。于是,改用祭足为上卿,代替公子吕的职位,任命高渠弥为亚卿,这些暂且按下不表。
到了夏天,齐国和鲁国的两位国君都来到时来,与郑庄公当面商定出兵日期。约定在秋七月初一,在许国境内会合,两位国君领命后便各自回国。郑庄公回到郑国,大规模检阅军马,选择吉日在太宫祭告祖先,然后在教场聚集诸位将领。郑庄公重新制作了 “蝥弧” 大旗,将其竖立在大车之上,用铁环固定。这面大旗用锦缎制成,锦缎面积一丈二尺,上面缀有二十四个金铃,旗上绣着 “奉天讨罪” 四个大字,旗竿长三丈三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