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(1 / 2)

曹仁心中愤恨不已,于是大举出动本部兵马,连夜渡过河,一心想要踏平新野。

单福得胜回到县里,对刘备说:“曹仁屯兵在樊城,如今得知那两名将领被诛杀,必定会发动大军前来作战。”刘备问:“那我们该如何迎战呢?”单福说:“他如果把所有兵力都带来,樊城就会空虚,我们可以趁机夺取。”刘备询问计策,单福贴着他耳朵低声交代了一番。刘备十分高兴,提前做好了准备。忽然有探马来报:“曹仁率领大军渡河过来了。”单福说:“果然不出我所料。”于是请刘备出兵迎敌。双方摆开阵势,赵云出阵叫对方将领答话。曹仁命令李典出阵,与赵云交锋。大约战了十几个回合,李典估计自己打不过,拨转马头回到本阵。赵云纵马追赶,两边的军队放箭阻止,于是各自收兵回营。李典回去见曹仁,说:“敌军精锐,不可轻敌,我们不如撤回樊城。”曹仁大怒说:“你还没出兵的时候,就动摇我军军心;如今又故意败阵,论罪应当斩首!”随即喝令刀斧手把李典推出去要斩首,众将苦苦求情才免其一死。于是调李典率领后军,曹仁自己率领前军。第二天,曹仁击鼓进军,布成一个阵势,派人问刘备:“你认识我这个阵势吗?”单福登上高处观看后,对刘备说:“这是‘八门金锁阵’。八门分别是:休、生、伤、杜、景、死、惊、开。从生门、景门、开门进入就吉利;从伤门、惊门、休门进入就会受损;从杜门、死门进入就会灭亡。如今八门虽然布置得整齐,但中间缺乏主持。如果从东南角的生门攻击进入,往正西的景门杀出,这个阵势必然大乱。”刘备传令,让军士守住阵角,命令赵云率领五百士兵从东南角进入,径直往西杀出。赵云领命,挺枪跃马,带兵直奔东南角,呐喊着杀入中军。曹仁向北逃窜。赵云不追赶,却突出西门,又从西边杀回东南角。曹仁的军队大乱。刘备指挥大军冲击,曹兵大败而退。单福命令不要追赶,收兵回营。

曹仁输了一阵,这才相信李典的话,于是又请李典商议,说:“刘备军中一定有能人。我的阵势竟然被他破了。”李典说:“我虽然在这里,但很担心樊城。”曹仁说:“今晚我们去劫寨。如果取胜,再做打算;如果不胜,就退军回樊城。”李典说:“不行。刘备一定有准备。”曹仁说:“如果这么多疑,还怎么用兵!”于是不听李典的话。自己率领军队作为前队,让李典作为后援,当夜二更去劫寨。

单福正和刘备在寨中商议事情,忽然一阵信风猛地刮起。单福说:“今晚曹仁一定会来劫寨。”刘备问:“那我们怎么抵挡呢?”单福笑着说:“我已经预先谋划好了。”于是秘密地分派部署完毕。到了二更,曹仁的军队快到寨前,只见寨中四周起火,烧着了寨栅。曹仁知道有准备,急忙下令退军。赵云掩杀过来,曹仁来不及收兵回寨,急忙往北面的河边逃去。快到河边时,正要找船渡河,岸上一支军队杀到,为首的大将是张飞。曹仁拼死作战,李典保护曹仁上船渡河,曹军大半淹死在水中。曹仁渡过河,上岸奔到樊城,让人叫门。只见城上一声鼓响,一名将领率军出来,大声喝道:“我夺取樊城已经很久了!”众人惊讶地看去,原来是关羽。曹仁大惊,拨转马头就跑。关羽追杀过来,曹仁又折损了不少军马,连夜逃往许昌。在路上打听,才知道刘备有单福做军师,设谋定计。

先不说曹仁战败逃回许昌,且说刘备大获全胜,率军进入樊城,县令刘泌出城迎接。刘备安定百姓后,刘泌设宴款待。刘泌是长沙人,也是汉室宗亲。刘备看到旁边侍立着一人,气宇轩昂,便问刘泌这人是谁。刘泌说是他的外甥寇封,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,父母双亡后就来投靠他。刘备很喜欢寇封,想收他做义子,刘泌同意了。寇封便拜刘备为父,改名刘封。刘备将他带回,让他拜关羽、张飞为叔。关羽说刘备已有儿子,没必要收养义子,否则日后可能生乱。刘备觉得自己待刘封如亲子,刘封也会像对父亲一样对待自己,不会有乱子,关羽听后不太高兴。之后,刘备与单福商议,派赵云带一千军守樊城,自己则率众回新野。

曹仁与李典回到许都拜见曹操,哭着跪在地上请罪,详细说明了损兵折将的事。曹操说:“胜败是兵家的常事。但不知道是谁为刘备出谋划策?”曹仁说是单福的计谋。曹操问:“单福是什么人?”程昱笑着说:“这不是单福。此人自幼好学击剑,中平末年,曾为别人报仇杀人,披头散发、涂着脸逃跑,被官吏抓获,问他姓名也不回答,官吏就把他绑在车上,在集市上击鼓示众,让百姓辨认,虽然有人认识他但不敢说,他的同伴偷偷把他救走了。他便改了姓名逃走,此后改变志向努力学习,四处拜访名师,还曾与司马徽谈论。这个人是颍川的徐庶,字元直,单福是他的化名。”曹操问:“徐庶的才能,和你相比怎么样?”程昱说:“比我强十倍。”曹操说:“可惜贤士归附了刘备!刘备这下如虎添翼了!怎么办呢?”程昱说:“徐庶虽然在刘备那里,丞相要是想用他,把他召来并不难。”曹操问:“怎么才能让他来归附呢?”程昱说:“徐庶为人极为孝顺。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,只有老母亲在家。如今他的弟弟徐康也死了,老母亲无人侍奉赡养。丞相可以派人把他母亲骗到许昌,让她写信召回儿子,那么徐庶一定会来。”

曹操十分高兴,派人连夜去接徐庶的母亲。没过几天,就把人接到了。曹操优厚地对待她,对她说:“听说您的儿子徐元直,是天下奇才。如今在新野,帮助叛逆之臣刘备,背叛朝廷,就好像美玉落在污泥之中,实在可惜。现在麻烦您写封信,把他召回许都,我在天子面前保奏,一定会有重赏。”于是命令左右捧来笔墨纸砚,让徐母写信。徐母问:“刘备是什么样的人?”曹操说:“不过是沛郡的小人物,妄称‘皇叔’,全无信义,是个外表君子内心小人的人。”徐母厉声说:“你怎么如此虚假欺骗!我早就听说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,孝景皇帝的玄孙,他礼贤下士,恭敬待人,仁义的名声向来显着,世上的儿童、老人、牧童、樵夫都知道他的名字,是真正当世的英雄。我儿子辅佐他,是遇到了明主。你虽然名义上是汉朝丞相,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。竟然反而把玄德说成是逆臣,想让我儿子背弃明主投向黑暗,难道不感到羞耻吗!”说完,拿起石砚就砸曹操。曹操大怒,呵斥武士把徐母拉出去,要斩首。程昱急忙阻止,进去劝谏曹操说:“徐母顶撞丞相,是想求死。丞相如果杀了她,就会招来不义的名声,成全徐母的德行。徐母一死,徐庶一定会死心塌地帮助刘备报仇;不如留下她,让徐庶身心分离,就算他帮助刘备,也不会尽全力。而且只要徐母还在,我自有办法把徐庶骗到这里,来辅佐丞相。”曹操觉得他说得对,就没有杀徐母,把她送到别的房间供养起来。程昱每天去问候,谎称曾和徐庶结为兄弟,对待徐母就像对待自己的亲母亲一样,时常赠送物品,每次都写亲笔书信。徐母因此也写亲笔回信。程昱骗取到徐母的笔迹,就模仿她的字体,伪造了一封家书,派一个心腹之人,拿着信直奔新野县,寻找“单福”的营帐,军士引他去见徐庶。徐庶知道母亲有书信来了,急忙叫他进来询问。来人说:“我是馆下的走卒,奉老夫人的话,有信送来。”徐庶拆开信看,信中写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