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2章 无人农场的绿色革命(1 / 2)

王安站在养老社区规划图前,指尖轻轻划过周边区域的空白处,眼中闪烁着创意的光芒。

“这一片空地,距离养老社区只有两公里,视野开阔,土壤肥沃,如果能流转过来…”

沈佳好奇地凑上前,“你又有什么点子了?”

“智慧农场!”王安语气坚定,“我们可以在养老社区旁边建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园区,让老人们参与轻度农耕活动。”

“农耕活动?”沈佳疑惑地挑眉。

“想象一下,退休老人们穿着轻便的园艺服,在阳光下采摘自己种植的有机蔬果,不是很美好吗?”王安眼中闪烁着憧憬,“劳动能带来成就感,还能保持身体健康。”

沈佳眼睛一亮,“确实很有吸引力!但农业技术这块,我们是外行啊。”

就在这时,王安脑海中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:【“检测到宿主有新想法,建议借款500万投入智慧农业研发,利息:三日内学习并掌握5种智能农业技术”】

王安毫不犹豫:“我接受!”

接下来的三天,王安几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。各种农业科技专着、论文堆满了桌面,电脑屏幕上不停闪现着物联网技术、无人机植保、智能灌溉系统的资料。

沈佳端着咖啡推门而入,惊讶地看着眼前的“小型图书馆”,“你这是…”

王安揉了揉酸涩的眼睛,指着电脑屏幕兴奋地讲解:“看这个,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可以节水80%!还有这个垂直农业系统,能在有限空间内提高十倍产量!”

“我联系上江州农业大学的朱教授了,他是智能农业领域的权威,明天约好见面。”

次日,王安精神抖擞地来到江州农业大学。朱教授,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,正在实验室门口等候。

“朱教授,久仰大名!”王安热情地握住老人的手。

朱教授上下打量着王安,眼中带着审视,“王总,坦白讲,一开始听说有房地产商想做智慧农业,我是持怀疑态度的。”

“很多人只是看中农业补贴,根本不懂也不爱农业。”

王安没有急于辩解,而是打开平板电脑,展示着这几天的学习笔记和构想,“教授,请看这些…”

三小时后,朱教授眼中的审视变成了惊讶,继而是欣赏。

“年轻人,你的热情和学习能力让我刮目相看!这些想法,有些甚至我都没想到。”

朱教授拍了拍王安的肩膀,“明天,我带你去看看我的实验田,那里有些东西可能对你有帮助。”

然而,好事多磨。

徐浪得知王安进军农业领域的消息,阴沉着脸拨通了手下的电话,“给我查查这个朱教授的底细。”

第二天,一名“农业科技报”的“记者”出现在朱教授的办公室门口。

“朱教授,听说您要和安居地产合作?他们对农业一窍不通,恐怕只是想骗取补贴,甚至可能破坏生态环境。”

朱教授冷笑一声,“年轻人,做记者要有职业道德。昨天王总和我交流了几个小时,对农业的理解和热情,比某些'专业人士'都强。”

“至于补贴和环境,他的规划里环保理念比我还强调!你回去告诉派你来的人,别白费心思了。”

“记者”尴尬地离开后,朱教授带王安来到郊外的实验田。

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与众不同的农田:没有农民在劳作,却井然有序地运转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