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东生虽然没正经学过,但上辈子接触的机械多了,琢磨一下也能搞懂个大概原理,连蒙带猜地也能指点一二。
慢慢地,院子里缝纫机“哒哒哒”的声音变得流畅起来,不再是之前那样时断时续、充满惊吓的动静了。
三个人的手法也越来越熟练,走线开始变得笔直均匀,缝合厚皮子也得心应手。
她们先用李东生弄回来的边角料练手,做了几个简单的钥匙包、零钱包,虽然针脚还有些瑕疵,但已经像模像样了。
“哎,嫂子,你看我这个,还行吧?”
晓燕举着一个刚缝好的小皮袋子,献宝似的给金花看。
金花接过来,仔细翻看着:“嗯,比昨天那个强多了!这边的线稍微有点紧,下次注意点。”
“知道了!”
晓燕喜滋滋地接过袋子,“这机器真是好使!以前她想都不敢想自己能缝这么厚的皮子。”
她们把做好的小玩意儿送给街坊邻居,大家一看,嘿,这皮实劲儿,针脚也齐整,都说好。
一传十,十传百,慢慢地,“李家的人能用电机器缝皮货”的消息就在附近传开了。
这天下午,金花和晓燕刚缝好一个用帆布拼接皮革的小挎包,正互相欣赏着,院门外就探进来一个脑袋。
“请问……这里是李家吗?听说你们能做皮包?”
来人是个中年男人,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,看样子像是个做小生意的。
金花和晓燕对视一眼,心里都是一跳。
“是……是李家,”
金花定了定神,站起来问道,“同志,你找谁?”
那男人眼睛一亮,直接走了进来,目光立刻被晾在绳子上的几个皮包吸引了:“哎呀!就是这个!”
今天二姐刚好回家有点事不在这里,院子里就只有金花和晓燕两人。
她们俩看着这个自称是卖包的老板,心里又惊又喜,还有点儿没底。
金花定了定神,往前走了两步,尽量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紧张,“同志,你这是……?”
“哎呀,对对对,我有事情找你们!”
男人脸上露出笑容,指着晾衣绳上的几个样品。
“我姓王,在镇上开了个小铺子,专门卖些日用杂货,也捎带着卖点包。”
“前几天听赶集的人说,街上有你们摆摊卖这种包,做得特别结实,样子也好,我就留心了。”
“今天正好过来这边收点山货,顺道打听过来的。”
男人说着已经拿起那个帆布拼接皮革的小挎包,翻来覆去地看,不住点头。
“确实,这针脚,这料子,确实扎实!比我从别处进的那些强多了!”
“难怪我店里这几天买包的都少了,有这种货我也买这个。”
晓燕听他这么夸,心里美滋滋的,嘴上却谦虚道。
“王老板过奖了,我们也是刚开始做,手艺还糙得很。”
王老板摆摆手:“哎,姑娘你这话说的,好就是好!我走南闯北的,这点眼力还是有的。”
“不瞒你们说,我那铺子里的包,就缺你们这种耐用的!特别是下乡的、干活的,都喜欢这种结实不怕磨的。”
金花和晓燕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兴奋和激动。
“王老板,快,快屋里坐!咱们去里边说。”
金花连忙招呼,侧身让开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