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察心定义虚幻界,妙心不动真如境(2 / 2)

上师回答:业障与果报由自己承受,才有轮回之说。若能放下颠倒妄想,摆脱因缘聚合的束缚,对一切定义不生起迷恋之念,自己就不受,就能达到佛菩萨的境界了。轮回是源于将定义的虚妄认作真实,此种种定义虽然因缘变化,但本质上菩提妙心不动不转,是其妙性成就了此种种变化。

情感的定义迷障,是世人最大的迷惑,也是生命与身体产生的根源。人因执着情想而生出身体,进而六根错认世界真实存在。世界的延续,本质是虚妄心识定义在生命间的传递;若无这种传递,世界的“存在”便无从谈起。

菩提妙心无形无相,它空寂澄澈,圆满觉知一切。有障碍时显现,无障碍时空寂不动,常隐于无形。障碍显现时,它呈现为虚空、物质、感受、概念等世间一切现象与心念 。世间万物因心的障碍,妄说因缘聚合而成形,内心的种种念头也因心的障碍而妄说种种心。识心的障碍恰恰使得妙幻法性得以体现——菩提妙性虽超越识障,不染一尘,但幻法离不开识障的参与。

妙成龙合上书页,指尖轻抚过泛黄的纸页纹路,目光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:“原来我们平日里深信不疑的空间、物质,乃至情感与生命,竟都是心性的‘定义游戏’。就像我们看星空时,总执着于丈量星河的距离,却不知这丈量本身,就是心编织的网。”

盛施圆微微颔首,眉间凝着几分豁然:“是啊!就像盲人以通堵辨空间,我们何尝不是用六根编织的滤网认知世界?若按此理,科学执着于奇点爆炸,不也像在梦中寻找梦的源头?”他忽然轻笑一声,“想起昨日实验里,总在纠结光子的轨迹,现在想来,倒像对着镜花水月穷追不舍。”

妙成龙起身踱步,窗外月光洒在他肩头:“但这‘虚妄’二字,反而让我生出新的困惑。若一切皆虚,那此刻我们的对话、对经文的感悟,又算什么?”他转身时,眼中带着几分困惑,“上师说消除烦恼、狂性歇灭就能体悟真性,可烦恼明明也是心造的幻象,又该如何消除幻象中的幻象?”

盛施圆沉思片刻,拾起案头的烛火轻轻摇晃:“或许烦恼本就无需‘消除’。就像烛火摇曳生影,我们若盯着影子试图抓牢,反而被虚影迷了眼。若能看见烛火本身——也就是那不动的妙心,幻象自会消散。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,“就像我们学物理,若执着于公式推导,反而会忘记宇宙本就源于那不可言说的觉明定义。”

妙成龙突然击掌,眼中满是欣喜:“原来如此!轮回与解脱,不过是一念之间。当我们执着于‘我’在轮回,便困在虚妄定义里;若能跳出这层执念,体悟妙心本空,当下即是如来正定。”他望着窗外的夜色,喃喃道,“这大概就是‘性空缘起’的真意吧?”

两人相视一笑,烛火在寂静中轻轻跃动,仿佛也在为这顿悟而欢喜。窗外夜色如墨,却遮不住他们眼中那一抹明悟的光。